
农村,可能是这次疫情最需要注意的薄弱点。 - 1 - 12月24日,因为那首关于石家庄人的歌走红的万青时隔十年再发新专,但是真正让人们关心起石家庄的却是一周之后的新冠疫情。 石家庄的这次疫情有点蹊跷,除了传播快,6天确诊超百例,而且到现在还没确认源头,人们纷纷把万青的那首歌名改了,叫:
找到那个石家庄人。 综合一下石家庄疫情披露的信息,你会发现它和以往疫情爆发有些不同的地方:
1、农村地区成为薄弱点 去年的时候,疫情主要爆发在城市,越是发达地区交通枢纽越有感染风险,但是今年不太一样,农村地区成了薄弱点。 之前成都那个也是在村里,郫都区太平村。 石家庄这次也是在村里,藁城小果庄,据村里负责人表示,村民平时防护意识薄弱,村民基本不戴口罩,人群聚集时也不注意防护。 去年的时候,大家都说家在农村或者农村有个亲戚真好,可以去躲一躲,今年可能情况就变了,城市因为防控措施严格,人群防护意识良好,疫情基本都是散发。反倒是农村地区,基本没有防护,一旦传染开来就是聚集性感染。
这个新情况一定要重视,有农村地区家人和朋友的要提醒一下。 2、老人成为感染重点人群
这一点还是蛮无奈的。
因为我们发现,街头上不戴口罩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居多,当然年轻大学生也有。 我其实不太理解为什么有的老人不愿戴口罩,可能他们经历的事情多了就麻木了,或者觉得戴口罩浪费钱,再或者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无所谓。 而且有的老人喜欢捡垃圾,成都的源头就是一个老人捡了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感染了病毒,据说此前网传石家庄最早发现的病人也是在正定国际机场捡过垃圾,最后被当事人否认了。 3、节假日婚宴扩大了感染
每年元旦大家都知道,是个婚宴扎堆的日子,这次石家庄疫情就有个确诊病例一连参加了3场婚宴,诸如婚宴这种行为无疑会扩大了感染范围。
这次春节一定要注意防护,最好还是就地过年。 4、这次石家庄疫情还有新的情况 在之前的流调信息中,我们频频发现确诊的病例都做了同一件事:
到小果庄参加活动。






这个活动主要以老年女性为主,最早大家觉得可能是广场舞,后来一想不对,现在外面气温零下七八度,怎么跳的起来呢? 后来有人猜测是参加了宗教活动,但未经证实。
终于,昨天人民日报社旗下的健康时报证实了这个猜测: 除了婚宴外,村里有一些信教的村民每周三、周五、周日会聚集在一个家庭里进行宗教活动,每周最少两天,大概有几十人,都是岁数偏大的老人。 农村宗教?
这估计是很多人认知以外的事情。
- 2 -
农村人信教,我知道一点,不知道会不会涉及到敏感信息,简单说一说吧。
我有个亲戚在农村是信基督教的,叫信耶稣,大概是这样称呼,亲戚信教之后就不祭祖不烧纸,每次我们回老家扫墓都不参加,偶尔回去串个门会找不到人,说是和邻居去隔壁村做礼拜去了。 我不信这些,甚至有点避之不及的意思,当然也不知道这种宗教是不是正规,有没有纳入民宗局的管理。 至于农村人为什么要信教,其实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,因为穷。 下面我说的是我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人的体会,如果伤害到信教朋友的感情,我先说声抱歉了。 农村人信教的主要人员有以下几类:
妇女、病人和老人。
妇女主要是留守妇女,丈夫常年在外打工,妇女在家不但要养育孩子、侍奉公婆,还要干农活,经济压力加上生活压力都压在妇女身上,她们很容易陷入孤独和绝望,妇女自杀率前些年一直居高不下,她们很容易信教,来寻找精神寄托。 当然,我们知道,真正改变这些妇女命运的是一个叫互联网O2O的东西,妇女得以来到城市做家政和月嫂。 病人也好理解,农村医疗不发达,特别是一些绝症病人基本就是在家等死,他们一方面希望精神上找些寄托,另一方面也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寄希望于神秘力量。 老人也是,空巢老人,子女都在外面,前些年农村养老保险没有覆盖,很多老人生活困难,而且没有子女陪伴,去信教其实也是图个热闹,从这一点上来说,和广场舞效果类似。
所以,越是落后贫困地方的农村,这种情况就越普遍,当然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,以前信鬼神的也是一个道理。
关于农村宗教的事,只能说这些了。
- 3 - 结语 说了这么多,其实就是想和大家说以前出现的一个新情况:农村。
不管是农村防护措施薄弱,还是村民防护意识不高,再或者是有一些特殊的可能出现的聚集情况,农村很有可能会成为这次疫情的薄弱点,大家一定要注意,如果让病毒农村包围了城市,那就麻烦了。
另外有个好消息,昨天巴西做的国产科兴疫苗的三期结果出来了,上次91%的有效率是不包含老人的,这次巴西三期包含了60岁以上的老人,三期数据表明:
有效率为78%。
|